雅安市迎來觀鳥最佳時期 約50種候鳥抵雅
波光粼粼的青衣江上,一群群水鳥或飛翔或潛泳,市民們拿著相機或者手機捕捉水鳥嬉戲的鏡頭。
連日來,在雅安市區青衣江大橋橋頭,這樣的場景構成了人與鳥類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進入11月,雅安又一次迎來候鳥遷徙季,也迎來了城區觀鳥的最佳時期。
“老朋友”又來了
市民觀鳥熱情高
“快看,好大一群啊!”
11月8日,星期日,市區青衣江大橋橋頭一帶,不少市民對著江面按下快門。
江面上,一群群白色和黑色的水鳥在嬉戲、飛翔。膽大的白色水鳥還不時飛到人群中叼走食物。這些白色的水鳥大多為紅嘴鷗,黑色的則是白骨頂雞和紅骨頂雞。
近年來,每到11月左右,這樣的場景就會上演。對于雅安市民而言,這些水鳥已經是“老朋友”了。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帶著孩子來這里看鳥,雖然不能叫出這些水鳥的名字,但看見它們每年都來造訪,有一種親切感。”市民劉玉芳說。
“相比以前,最近兩年江面上的鳥確實多起來了。”70歲的市民周云川說,在他記憶中,以前會在河邊看見一些白鷺之類的鳥,但像近年來這樣大規模的鳥類在江面盤旋的場景確實不怎么見過。
市鳥類保護與觀賞協會記錄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15年,雅安觀測記錄的鳥類為486種,時隔5年,2020年2月的數據中,雅安觀測記錄鳥類種數上升到了506種,其中不乏黑頸鶴、中華秋沙鴨、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06這個數字,已超過四川鳥種的三分之二,全國鳥種的三分之一。同時,如鴛鴦、黑翅長腳鷸、灰頭麥雞等鳥類的種群數量也相當可觀。
常年造訪青衣江
“基因密碼”定路徑
今年9月6日,300多只灰頭麥雞抵達雅安,到達時間比去年晚了僅一天。今年,進入11月,越來越多的候鳥陸續抵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抵達雅安的候鳥種類大約有50種,包括紅嘴鷗、黑翅長腳鷸、紅骨頂雞、鸕鶿等。
按照慣例,這些候鳥會在雅安過冬,到明年3月才會陸續離開。
鳥兒為什么會按時來、按時走,市鳥類保護與觀賞協會會長羅向冰道出其中原委——
據清乾隆四年《雅州府志》記載,雅安特產“鶴、鸕鶿、營、慈鳥、錦雞……”;1939年民國政府組織的“西康科考”活動,孫明經拍攝的照片顯示,青衣江河谷帶如今雅安大橋至水津關10公里河道原是蘆葦濕地,是鳥類聚集的中心區。
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和中亞(南北)兩條鳥類遷徙線在此段重疊,包括翻越青藏高原、橫斷山脈、秦嶺山脈的遷徙鳥都在此停留休整和補充食物,體能較差的留下后不再遷徙。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昔日候鳥停留的地方已經變成了城市,城市建設和變化沒能阻止鳥類遺傳密碼的驅使,每年仍然有遷徙的候鳥選擇在該區域停留補給,棲居繁殖。
“這一切,都是因為鳥類的基因密碼,它們知道如何遷徙,在哪里停留,什么時候離開。”羅向冰說。
從2018年開始,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由市林業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啟動城區鳥類觀測和保護工作。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這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自2018年鳥類保護觀測點設立以來,已觀測到鴛鴦、雀鷹、紅隼、鵂鹠、鳳頭鸊鷉、綠頭鴨、赤麻鴨、白眼潛鴨、紅胸田雞等鳥類在市中心鳥類觀測點、桃花島公園的自然環境中成功繁殖,其中鴛鴦數量最多。多種珍稀鳥類聚集市中心越冬、繁殖的現象,吸引了國內外鳥類專家實地考察,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如今,雅安市正在打造國內首個以保護為主,觀賞、研學為輔的城市濕地觀鳥體驗區,穩步探索鳥類保護與觀賞研學“文旅新經濟”,翻開雅安綠色經濟發展的嶄新篇章。
猜你喜歡
- 騎遍四川·環茶馬古道雅安(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收官
- 評論() | 分享11月16號 14:23
- 四川旅投助力寶興打造“大熊貓”“夾金山”雙名片
- 評論() | 分享11月13號 16:45
- 雅安“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啟用
- 評論() | 分享11月13號 16:39
- 雨城區:建設藏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 擎起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大旗
- 評論() | 分享11月13號 16:37
- 雨城特色文旅資源推介走進澳門旅游企業
- 評論() | 分享11月11號 14:36
- 雅安:接受“雙圈”輻射帶動 借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 評論() | 分享11月11號 14:32
- 雅安:大膽探索 勇于創新 激發文旅發展新活力
- 評論() | 分享11月10號 16:41
- 蘭開馳強調 抓項目促投資 激活力增動力 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 評論() | 分享11月10號 16:39
- “天府旅游名縣”雨城亮相第8屆澳門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
- 評論() | 分享11月09號 16:43
- 寶興縣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 經開區寶興園中園招商引資情況
- 評論() | 分享11月09號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