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石棉:立足實際緊盯需求 科技讓扶貧更有力量
大渡河畔,黃果柑正在汲取陽光雨露茁壯成長,獼猴桃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季,枇杷樹進入了管護期……現如今,石棉縣的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走俏,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投入和“科技特派員”的付出。
“摘帽不摘幫扶,石棉扶貧的含金量高。”這是自脫貧攻堅打響以來,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的。為了給產業扶貧注入科技動力,石棉縣積極與中科院、川農大學、省農科院等深入開展科技合作,堅持并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每年投入專項資金 234 萬元,在貧困村實施科技扶貧示范項目,打造了黃果柑、核桃、中藥材、蔬菜、草科雞示范片和枇杷新材料試驗園,解決產業扶貧技術問題 28 個、推廣新技術 13 項、推廣新品種39 個。
立足石棉縣脫貧攻堅的真實需求,用科技“賦能”扶貧。現如今,已在曾經的貧困村新發展優質果蔬基地 1.8 萬畝、畜禽 5.6萬頭(只),發展庭院中藥材、蔬菜、花卉等 4322 畝,使主要特色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 93.4%,新型農業適用技術推廣率達到 84.5%。同時,提前兩年全面完成 26 個貧困村、2 個插花式非貧困村的脫貧目標任務,幫助2400 多名貧困人口端上了“金飯碗”。
人還是那些人,村還是那些村,地還是那塊地,有了科技力量的注入而變得大不一樣。
為扶貧服務
爭當科技扶貧“排頭兵”
“現階段,石棉縣草科藏族鄉重樓干貨均價480元/公斤,品質好的能賣到600元/公斤,主要銷往云南省等地。”“這里的重樓品質高,為仿野生栽培,藥典皂苷含量達到國家藥典標準,深受各地收購商歡迎。”……9日,石棉縣農業農村局科技特派員王春濤再一次實地查看草科藏族鄉中藥材生產和銷售,該地1610畝中藥材種植面積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法寶。為了加快科技興農步伐,像王春濤這樣的科技特派員一直在不斷為鄉村振興服務著。
深知扶貧先扶智,科技扶貧是脫貧攻堅戰役中的重要支撐。石棉縣為了提升科技扶貧的成效,針對基層農技人員專業技能單一,高復合型人才較少、產業扶貧任務艱巨而科技扶貧力量薄弱的突出問題,從2015年起將科技特派員工作重點轉向科技扶貧工作,組建了農業產業綜合技術科技服務團,實施貧困村特色產業基地化建設與科技扶貧示范點建設項目。按照“長短結合、種養結合、農旅結合、突出特色、典型帶動、成片推進”的產業扶貧思路,突破基層農技人員的專業技術局限性,促進骨干科技力量向貧困村深度延伸。
2019年7月,石棉縣在總結前四屆科技特派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擴大組建了第五屆科技特派員隊伍,并創新構建了農業產業扶貧與科技扶貧相結合的模式,分設了黃果柑、枇杷、干果、中藥材、蔬菜和草科雞6個產業科技服務組,擔負起幫助脫貧村和脫貧戶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重任。
如今,科技特派員已成為石棉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支科技扶貧“排頭兵”。
讓科技成為產業扶貧的尖兵,石棉縣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團科技創業行動,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技能扶貧作用。在川農大、省農科院聘請首席專家團隊,深化院(校)縣合作,開展科技攻關,并與縣內科技特派員一道入駐貧困村,通過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立足村情建立產業扶貧與科技扶貧的融合架構,制定實施各村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為了運用專業的技能給脫貧村開出科技‘良方’,我們還因村因戶施策,推動科技入村入戶。”石棉縣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科技特派員立足村情,分產業、分區域、分品種編制科技培訓課件,聘請高級專家破解技術難題,大力開展農民夜校技術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實現了科技入村、技術入戶全覆蓋。
善謀篇布局
做好產業扶貧“帶頭人”
在黃果柑科技特派員小組的蔣凌萍的幫助下,美羅鎮馬富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實現海拔1200米以下栽滿種盡黃果柑、海拔1200米以上栽種核桃和獼猴桃的目標,村民們依靠著產業成功實現脫貧增收;在王春濤的指導下,昔日靠著種養殖業脫貧的栗子坪彝族鄉元根村的產業結構更加多元化,積極鼓勵村民們擬建的30畝“核桃+紅嘴芋頭”示范基地,以及營養缽種植鐵皮石斛7600盆,成為當地增收的亮點……“讓科技成為產業融合的溶劑”,石棉縣科技特派團隊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他們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抓手,按照“綠色發展、擴面增效、品位提升”要求,積極探索“林+畜、林+菜、林+果、林+藥”種植模式,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使石棉縣黃、枇、核、藥、雞五大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以種帶養、以養帶育、果蔬復合、菜藥康養、生態循環”的復合經營模式。
不僅如此,石棉縣還縱深推進農業產業鏈延伸融合,塑造新農村新農業新業態。依托中國扶貧基金會善品公社,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立75 家益農信息社,推廣農業物聯網、云計算和信息數據技術,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生物農業、生態農業,讓現代農業科技服務與產業扶貧深度融合發展。
同時,石棉縣科技特派團隊以“一帶一路”戰略作為現代農業頂層設計,培育創新農業創業型人才和先進實用人才,推廣新型農業合成技術,重新構筑縣域特色農業果品、菜品、食品、肉品、藥品等農產品對外供應鏈。通過充分發揮黃果柑、枇杷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實現優質優價、增產增收目標。創新科技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摸索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特派員+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采取企業帶村、主體帶戶、股權帶社、大戶帶人的“四帶”措施,依靠科技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增強扶貧“造血”功能。
探索科技精準扶貧的新路徑,石棉縣讓科技賦予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并以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石棉縣委宣傳部 供稿)
猜你喜歡
- 溯源“雅安”之名 中國著名作家走進雅安
- 評論() | 分享10月14號 15:17
- 雅安再添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基地
- 評論() | 分享10月14號 14:43
- 石棉人大組織集中視察創天府旅游名縣工作
- 評論() | 分享10月14號 14:32
- 雅安市構建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
- 評論() | 分享10月14號 14:31
- 雅安傳統美食再次登上央視
- 評論() | 分享10月14號 14:30
- 雅安:文教新城初展翅 產業發展勢頭強
- 評論() | 分享10月13號 16:19
- 雅安文教新城首家公辦幼兒園開園
- 評論() | 分享10月13號 14:50
- 總投資20億元的項目落地 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再添新動力
- 評論() | 分享10月13號 14:48
- 雅安市三家制造業企業上榜“2020四川民營企業100強”
- 評論() | 分享10月12號 15:41
- 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天全縣礦產儲量摸底核查工作有序推進
- 評論() | 分享10月12號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