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雅安

    新浪四川>雅安 >正文

    稀奇!熱帶水果在雅安雨城區安家 特色產業差異化發展見實效

    2024年08月12日 13:49 新浪四川城事 

      正值盛夏時節。草壩鎮鳳鳴村1組的稀奇農場又迎來了豐收季。

      走進種植基地,一個個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兩側的通風口完全打開,大棚內一列列火龍果樹蔥翠欲滴,形似仙人掌的枝頭上,掛滿了一個個紫紅色的火龍果。

      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雨命名的城市,熱帶水果卻在此安家,皮薄肉厚、口味極佳,稀奇農場的“稀奇”水果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前來體驗采摘。而在雨城生長出來的火龍果也因其新鮮味美迅速打開了市場。

      大膽創新——年輕人有一套“土地經”

      “怪事,雨城區居然能產火龍果。”8月6日,市民謝女士一家來到稀奇農場,直到看到26個大棚的火龍果掛滿枝頭,她才敢確認并發個朋友圈:“我們雨城,真的產火龍果。”

      一年雨水300多天的雨城,光照也多散射光,按道理來說,熱帶水果在這里生長都很緩慢,更別說結果了。

      然而,稀奇農場卻做到了。

      2018年,稀奇農場創始人高軍決定從廣西回到家鄉,與姐夫楊萬平一起開始了創業之路。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土地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高軍說,老一輩曾說,土地是不會騙人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要讓高軍在土地上種瓜點豆,高軍并不認可,他想讓土地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那時,廣西火龍果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高軍想著,能不能把火龍果種到自己的家鄉去。親朋好友得知這個想法后,都問他在“想啥子”,那可是熱帶水果,整個雨城夏天超過30度的天氣都沒幾天。

      年輕人骨子里都有一股“牛勁”,不撞南墻不回頭。

      “我查過相關資料,在不是熱帶的地方也能種火龍果。”高軍說,在雨城種火龍果這個想法,并非“天馬行空”。

      植物生長的三要素,土壤、溫度和水分。火龍果也不例外。

      翻看中國的農耕文明史,數千年來,先輩都不是在適應環境,而是在改造環境。把泛濫的黃河中下游變成糧倉,把云夢澤改造成魚米之鄉,把瘴氣密布的雨林變成江南水鄉,古時的苦寒之地成了如今的東亞糧倉。

      在科技的支持下,高軍堅信,火龍果一定能在雨城區長出來。

      大膽嘗試——熱帶水果在雨城“安家樂業”

      兩人先后多次到全國各地考察紅心火龍果種植技術,并到和雨城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相同的城市火龍果種植基地求教。

      2018年,兩人拿出自己的積蓄和籌措的資金100萬,向銀行貸款50萬元,共計150萬元在原鳳鳴村龍船村2組流轉47畝土地,種上了精心考察的臺灣紫水晶紅心火龍果。

      然而,火龍果種下的第一年,病蟲害十分嚴重,之后又遭遇了寒潮,導致種下的火龍果嫩芽全部被凍壞,通過不斷研究種植技術,歷經兩年時間,火龍果終于結果,正當兩人看到創業的“希望之果”時,2020年初,農場又遭遇風災,大棚損毀嚴重。2021年,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導致農場約一半的火龍果被洪水淹沒,損失慘重。

      面對創業路上遭遇的一次次挫折,兩人并未妥協。

      “實踐證明,火龍果能在雨城種植。”高軍說。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大棚中裝上了仿太陽光補光燈和自動灌溉系統。火龍果的生長更是摸得門兒清。

      “火龍果樹修枝,在枝條長度為1.3米左右時要進行打頂,每一株火龍果樹最好保留4個左右的枝條;在現蕾期,每個枝條上保留3個左右的花蕾,其余的進行摘除;每過半年要短截一次枝條,從枝條上部1/3的位置開始截取……”

      盛夏時節,火龍果再次迎來新一年的豐收。

      “今年預計總產量有30萬斤。”楊萬平介紹,目前剛成熟的第一批火龍果產量能達10萬斤左右,一年大概能收獲4批火龍果,收獲期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后。

      大膽期待——堅信土地創造的力量

      偌大的火龍果種植園,僅靠二人打理遠遠不夠。

      “有十多位村民在農場務工,每年每人大概有2萬元的務工收入。”楊萬平說,由于管護得當,病蟲害較少,農場早已實現了綠色種植。在農場中務工的村民也學會了火龍果種植技巧,不少村民都想加入火龍果種植的隊伍中來。

      這條差異化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已經走了快7年,高于市場價的雨城火龍果也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經過數年發展積淀,他們的火龍果種植面積已有30余畝。除此之外,他們也開始探索發展紅提、翡翠李、蜂糖李等特色水果種植。他們還想探索開發火龍果干片、火龍果酒、火龍果糕點等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經濟效益。

      “你們看,這種心形的李子我們也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奈李’。”說到這里,楊萬里臉上全是笑意,“能把火龍果堅持在雨城種下去,離不開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如今,稀奇農場在草壩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已成功申請為市級家庭農場。二人還在繼續探索稀奇農場的更多可能。

      “果然土地不會騙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要用心耕耘,土地自會有答案。”高軍說。(雨城區委宣傳部供稿)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